
新湖南客戶端4月11日訊(通訊員 秦浩 唐游光)端橋鋪鎮推行“田管家”托管式服務,著力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現實困境,讓“沉睡”土地活起來,實現農業節本、提質、增效,助力全鎮春耕生產。
眼下,正值春耕農忙之際。在田野上,端橋鋪鎮新屋村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唐劍清駕駛著旋耕機在田間穿梭作業,為接下來的早稻秧苗移栽做準備。
“我們合作社提供“十代”托管服務,可為老百姓每畝節約成本200元左右,產量還能夠提高150斤每畝。今年托管的面積達到900多畝,占全村稻田面積的90%以上。”端橋鋪鎮新屋村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唐劍清說道。
為了讓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為農民信賴的“田管家”,端橋鋪鎮持續發力、主動協調,鎮村干部通過召開村級鄉村振興月例會等方式,摸排弄清農戶種植意愿,全面化解農戶心中擔憂,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質量。
今年以來,端橋鋪鎮創新運行“規模經營+合作社+托管服務”種植模式,依托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將村民土地托管集中經營,實現了農戶集體雙增收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局面。
端橋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文定國說:“我鎮實行“田管家”托管服務以來,切實解決了耕地無力耕種、無人耕種的難題。通過合作社的一條龍托管服務,實現了合作社與托管農戶利益上的雙贏。”
目前,端橋鋪鎮新建成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的集中育秧育苗中心6個,占地面積達15000平方米。其中新建配套60平方米的催芽密室2間,配備育秧流水線、旋耕機及插秧機等機械80余臺,農業社會化服務范圍基本覆蓋全鎮23個村。
端橋鋪鎮黨委書記張學軍表示,端橋鋪鎮堅決扛牢糧食生產政治責任,深入實施“五五一”發展思路,緊密依托中央、省、市、縣惠農、利農、助農政策,全面完成8.2萬畝糧食生產任務。下一步,我鎮將大力實施“田管家”模式,立足通過三年時間,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責編:何璐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